113. 旗民不通婚 阴暗、潮湿,仿佛行走……_我是雍正嫡次子
笔趣阁 > 我是雍正嫡次子 > 113. 旗民不通婚 阴暗、潮湿,仿佛行走……
字体:      护眼 关灯

113. 旗民不通婚 阴暗、潮湿,仿佛行走……

  阴暗、潮湿,仿佛行走在万年不化的冰洞之中,刺骨的冷意一点点钻进骨头缝里,令人脊骨发寒。

  还有这股仿佛腐烂的肉发酵了一个月的味道,即使隔着厚厚的口罩都让人十分不适。

  弘书皱眉,和这刑部大牢相比,常保蹲过的大理寺监狱都可以和仙境相媲美了。

  为什么他大过年的不好好在家享受偏偏出现在这呢?

  这就要问走在他前方的阿玛了。

  收拾了弘历之后,前朝后宫着实过了一段平静到不正常的日子,没有一个人为弘历发声,仿佛一个好好的皇子突然出家去当和尚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就连四福晋的娘家叔叔马齐,都没对此时发表任何看法,不过从其一个月内连上三道以老病乞休的奏章可以窥见,湖面下的暗涌并没有表面上的那样平静。

  不过这些显然没有影响到胤禛,他雷厉风行地将西藏诸事料理干净、任命颇罗鼐为驻藏大臣总管藏事之后,就放下了这件事,转而开始处理各部这一年的年终总结。

  处理着处理着,就将弘书从宫中拎来了这里。

  “皇阿玛,我们来这是要去见谁?”弘书再次忍不住问道,路上他就问了两次,都被‘到了就知道’敷衍过去。

  胤禛向后斜了他一眼,教训道:“多些耐心。”

  弘书皱皱鼻子:“儿臣就是想不通,什么人值得您亲自来见?传召入宫不行吗?”

  胤禛淡淡地道:“值得朕来见的不是人,而是天下。”

  这话说的弘书就很莫名其妙,咋地,这刑部大牢还关了什么能影响天下大势的人不成?

  康雍乾时期有这样的人吗?他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弘书在困惑中跟着阿玛走到了一间牢房前,狱卒打开牢门,陪同的刑部侍郎上前道:“皇上驾到,罪人曾静,还不叩见圣上。”

  曾静!试图拉拢岳钟琪造反结果被抓、酿成雍正朝最大文字狱的起因,他差点都忘了这个人了!实在是这半年发生的事情太多,曾静被押入刑部审讯后又一直没有后续,让人想关注也无从关注起。

  阿玛原来是来见他,所以这是刑部已经审问出结果了?弘书暗自琢磨,不过曾静案虽然有名,但他这个人也称不上能影响天下大势吧?

  “皇上?皇上!”曾静原不过一个无权无势的秀才而已,也没有多大的家族背景,从他能因为一些谣言就笃信大清将要亡国从而决定造反就能看出,其人并没有多少见识和能力,因此在刑部大牢的这半年,面对生死存亡的抉择,他的心智可以说已经被击溃了,认罪服输的比谁都快,“罪民叩见皇上!罪民叩见皇上!罪民知道错了!求皇上饶命!求皇上饶命!”

  弘书并不奇怪曾静的态度,对他也没有任何同情,在他看来,曾静就是一个古代版的键政家,而且是专注在红墙秘事那个领域的键政家,屁本事没有,整天就会幻想、叫嚣,一遇上真格的跪的比谁都快。

  不过他有些不明白,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叫刑部审了大半年才结束上报呢?

  这个疑问暂时不适合问,目前的场面还是以胤禛为主。

  狱卒搬来椅子,胤禛坐下,看着眼前不断磕头的曾静,平静地道:“你的罪先不说,朕今日来,却是有些问题想问你。”

  曾静战战兢兢地跪着:“您问、你问,罪民一定知无不言!”

  弘书就听见他阿玛说:“我看了你的供词,你说你想造反,是因为对朝廷不满意,觉得我满清是异族,不能统治中原。朕想问你,你凭什么说我满清是异族?凭什么异族又不能统治中原?”

  曾静没想到皇帝会问这么一个问题,他脑子一片空白,愣了半响后才呐呐回答:“罪臣、罪臣是从书上看到的。”

  “吕留良的书?”胤禛平静反问。

  曾静连连点头:“对、对。”

  胤禛不置可否地点点头,继续道:“朕也看了你说的吕留良的书,朕觉得你的想法不对。”

  曾静茫然:“啊?”

  想起来了,想起来了!辩论啊,这就是大义觉迷录里收录的那个亲自和曾静掰头的现场辩论啊!弘书一边为亲眼见证历史记载的场面而激动,一边又为他阿玛这种较真程度而脚指头扣地。

  他曾静就是一个只会放嘴炮的键盘侠而已,而且已经干脆利落的跪了,你说你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来跟他辩论这个干啥,说服了他也不会有什么成就感啊。

  虽然弘书认为他阿玛没必要来这里和曾静浪费时间,但胤禛却特别认真:“你说我满清是异族,是因为我满清出生在远离中原的边远地区,但我满洲之地早从秦汉起,就已经在中原王朝的治下,我满洲人就和河南人一样,只是中国的一个籍贯而已,何以被尔等称为异族?如果我等为异族,那湖南湖北和山西之地,在夏商周时期还被称呼为苗、荆楚和狁等夷狄,他们岂不也该是异族,但你今日以夷狄骂他们,天下能接受吗?”

  “再说就算我满洲是异族,凭什么就不能一统中原大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革命之国,王朝更迭不断,若因朕为异族而不可,那上古经书中还记载舜为东夷之人,周文王为西夷之人,尔等如今为何又歌颂他们的圣德?甚至炎帝和皇帝,他们的起源之地在当时也被称为北狄。”

  “华夷之说,缘起于晋宋之时……”

  胤禛从华夷之辩的出现说起,引经据典,甚至援引孔子周游列国接受楚国邀请做官来证明,华夷之说的出现是荒谬的,是当时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的各国谁也不能碾压其他国家一统天下,整天不想着如何富国强民而是只想着打嘴仗产生的至卑至陋之见,北方人说南方人是岛夷、南方人说北方人是索虏,明明是一家人,却非要分出个彼此来。更可笑的是,还被尔等这些后人奉为圭臬。弘书本来还有些尴尬,但听着听着却觉得他阿玛说的简直太好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包容并蓄的国家,是以文明传承延续,而不是以什么民族。几千年的王朝更替,各民族的血脉早已交杂融合,血脉上的纯种汉人早已不存在,如今的汉人,更多的是一种地域上的划分,习惯将中原人称为汉人。但事实上,这一点都有待商榷,后世有科学家研究后提出,从留存的古语和风俗习惯来看,其实客家人才是真正的中原人,但他们现在也只能以少数民族的形式存在。

  所以,华夷之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就是一个算不清的糊涂账,谁把它当真理才是真的傻子。

  “……尔等汉人昔日鄙视蒙古人为异族,而今蒙古人又蔑称尔等为蛮子,如此相称,实在卑陋之极。如今天下一统,我华夏当为一家,任何妄判中外之徒,都是逆天悖理、无父无君的蜂蚁异类。”胤禛总结收尾。

  弘书听得频频点头,深感认同,若不是场合不对,他都想给他阿玛奉上一条龙彩虹屁,这番话实在说的太和他心意了。

  胤禛没有理会在旁边非常想当捧哏的儿子,依旧不忘初心地紧盯曾静:“你觉得朕说的对吗?”

  曾静还能怎么说呢?事实上他中途就已经听蒙圈了:“对对对!您说的对!罪民愚钝……”巴拉巴拉地把自己骂了一通,然后车轱辘话地把胤禛和康熙夸了一回。

  弘书听得只想打哈欠,好容易曾静说完废话了,他以为今天这场辩论就该结束了,却没想到,这才只是个开始。

  ——接下来他阿玛竟然把曾静造谣的关于他的二十七条大罪,挨个解释、逐一驳斥了一遍。

  等到再次从刑部大牢里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弘书饿的前胸贴后背,路都快走不动了,上了御驾就开始翻箱倒柜地找点心填肚子,一边自己塞一边招呼胤禛:“皇阿玛,饿了吧,给您,快吃。”

  胤禛接过,斥他:“瞧你那饿死鬼投胎的样子,吃慢些,没人和你抢。”说完还示范了一下优雅的吃法。

  我现在就是饿死鬼投胎!弘书一句不听,点心一口两个地往嘴里塞,很快就噎的直翻白眼。

  胤禛无奈,将手边茶壶递给他,等他咽下去后,问道:“今日朕所说的那些,你可都听明白了?”

  弘书有气无力地往嘴里塞着点心:“听明白了。”

  这幅样子实在不能叫胤禛相信:“真明白了?那回去就今日朕谈论的内容写一篇文章。”

  唉,就知道,不论古今,‘出游’必写作文谈心得,弘书悄悄叹气,讨价还价:“这大过年的,我想多陪陪皇额娘,稍后些交行不行。”

  胤禛瞪他一眼,还是答应了。

  皇后病重,本就简朴的宫中年节礼仪更加简单,弘书得以和阿玛额娘过了一个只有小家庭的温馨春节。

  过了正月初十,他才磨磨蹭蹭的写完作业去交,却没想到胤禛在看过他的文章后竟道:“写的不错,收录到《大义觉迷录》里吧。”

  行……等等,收录到什么里?《大义觉迷录》?我没听错吧,这本书这么快就出来了?弘书瞪大眼,表示不可置信,这距离辩论过去才多长时间,阿玛不仅要处理国事,过年这几日在永寿宫陪额娘的时间也不少,他到底哪里来的时间把这本书弄出来的?!

  “《大义觉迷录》?是什么?儿臣能不能看看?”弘书急道。

  儿子想看自然没什么不可以,他本就是打算刊刻发行的,胤禛一边命人将初稿取来,一边道:“是朕命人整理的关于曾静一案中谣言的驳斥之语,朕打算命曾静师徒以此书为本,去各地宣讲。”

  弘书拿到稿件后快速扫过,里面的内容都很熟悉,除了曾静的供词、悔过书,以及一些用来佐证的内廷记录,基本就是阿玛那日辩论所说的话形成的谕旨,不过用词更加书面而已。

  大致看完之后,弘书看向阿玛,心中复杂难言。从情感上来说,他是理解阿玛、支持阿玛、甚至是敬佩阿玛的,毕竟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阿玛作为封建皇帝,面对造谣没有选择去解决造谣的人、毁尸灭迹捂嘴,反而选择出书与谣言刚正面,试图通过辩论来澄清谣言,说服造谣的人,甚至为此公布了一些外人所不能了解的皇家秘辛。不得不说,做出这样的选择是需要非常强大坚定的内心的。

  但,从结果上来说,他又不想让阿玛出这本书。因为历史已经验证过,这本书的面世不仅没有澄清那些谣言,反而因为其中的宫闱秘史,使得那些谣言传的越来越广、越来越厉害,最后这些谣言甚至盖过了正史,一度让人以为阿玛就是一个弑父弑母、弑兄弑子的篡位狠毒之辈。

  胤禛敏感地察觉到了儿子的欲言又止:“怎么了,可是内容有什么问题?”

  弘书想了想,道:“皇阿玛,您刊刻这本书,是想澄清民间关于您的那些谣言吗?”

  胤禛抬了抬眼皮:“一部分,更多的是为正名,明亡于李自成,而非我大清。我大清不是窃中原而居的蛮夷,而是为明报仇、仰承天命的有德之主,满汉亦为一家,并无分别。”

  唉,弘书悄悄叹气,他相信阿玛是真心这样想的,这从他登基以后施行的众多新政就能看得出来,阿玛想做的是天下共主,而不只是满人的主子,只是……

  “皇阿玛,想要天下汉人相信满汉一家亲,只凭这么一本书是不可能的。”弘书认真地道,“读书人不必说,愿意相信的不用这本书自己就能从您施行的政策里看明白;不愿相信的,即便这本书是孔子再世所写,他们也会视而不见,只会觉得这本书是玩弄舆论之作。”

  “而占了这天下九成九人数的汉族百姓,他们只会对这本书里的宫闱秘史感兴趣,而不会去听您的这些肺腑之言,他们也理解不了这本书里所写的那些大道理。”

  “儿臣以为,相对于那些读书人,其实让这九成九的百姓明白咱们是真的想要满汉一家亲才是更重要的,也更加简单。”

  “哦?”胤禛挑眉,“有多简单?”

  “非常简单。”弘书肯定地道。

  “只需要废除‘旗民不通婚’。”:,,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er.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er.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